(本报记者田雅婷整理)
【听医者讲述】
进入新世纪以来,核医学仪器有了更迅速的发展。2001年我院在国内率先引进了符合线路SPECT/CT,也就是在SPECT设备上配置了一台低档CT,其原定目标是提高SPECT图像解剖定位准确性和改善SPECT图像的质量,但我们发现,进行一次断层骨显像检查可同时获得SPECT(功能)图像、CT(解剖)图像和二者融合图像,有效地改善了对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,显著降低了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假阳性率。2002年在《中华核医学杂志》发表了国内第一篇SPECT/CT临床应用论文“SPECT/CT骨显像鉴别诊断脊柱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”,该论文在1998至2013年《中华医学杂志与分子影像杂志》(原《中华核医学杂志》)发表的2580篇论文中获被引次数第一名。有一个我至今记忆犹新的病例,转自国内知名三甲医院:当时,该患者骨显像诊断第三腰椎右侧和右第十二肋骨转移,后经我院行SPECT/CT骨显像检查,发现第三腰椎右侧阳性病灶来自骨赘,右第十二肋骨阳性病灶因右肾盏引流不畅积累尿液所致,从而排除了骨转移的诊断。
临床核医学分为诊断和治疗两部分,诊断主要手段是放射性核素显像,常用的X线、CT、MR和B超等主要是识别病变解剖结构的变化,核医学主要是显示有关器官组织和病变的血流、功能和代谢状况,因此,核医学能更早发现疾病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诊断与治疗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zdyzl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19/1899.html
现代诊断与治疗投稿 | 现代诊断与治疗编辑部| 现代诊断与治疗版面费 | 现代诊断与治疗论文发表 | 现代诊断与治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现代诊断与治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